公司新聞
[點擊量: ][來源:admin]
2022-08-24 14:28:21
控制和降低冷庫的經營成本,在機器設備的運行管理中,要圍繞"油、氟、水、電"做文章;在庫房管理中,要嚴把"冰、霜、水、門、燈"五關;在質量管理中,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如何降低冷庫的運營成本?
(一)合理調整制冷系統運行參數,提高設備效能。
制冷系統蒸發壓力及溫度和冷凝壓力及溫度是主要參數。是進行操作與調整的重要依據,根據實際條件和系統變化,不斷調整和控制運行參數,使其在經濟合理的參數下運行,可保證機器設備和貯藏產品的安全,充分發揮設備效率,并節約水、電、油等。
1、防止蒸發溫度過低
A、蒸發溫度與庫房溫度的溫差增大,就會使蒸發溫度過低,這會導致制冷系數下降,能耗增加。據估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蒸發溫度每降低1℃,則要多耗電1~2%。另外,溫差增大,還會使冷風機的除濕量增大,庫房濕度減小,從而引起食品干耗增大,食品品質下降。
B、我國通常采用的蒸發溫度。蒸發溫度與庫房溫度之差一般為10℃,果蔬冷庫的蒸發溫度一般設計為-1010℃左右,凍結物冷藏間為-28℃,凍結間為-33℃,而實際運行中,許多果蔬貯藏庫的溫差在15℃左右,而歐洲等經濟發達國家,蒸發溫度與庫房溫度之差一般為3~5℃。
C、引起蒸發溫度過低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1)蒸發器(冷風機)過小
設計時有問題,或實際貯藏品種與設計計劃貯藏品種不同,熱負荷增加,比如,擬貯藏蘋果的冷庫,用于貯藏蒜薹,由于一個產區的蒜薹采收期只有幾天時間,無法做到同蘋果那樣每天的進貨量按庫容量的5%-15%,而是3~5天就要入滿,因此,如要及時把溫度降到適宜貯藏溫度只能靠降低蒸發溫度來實現。
應增加蒸發器蒸發面積或更換蒸發器。
(2)壓縮機冷量過大
庫房負荷減小后,未及時減少壓縮機的能量。冷庫的壓縮機是根據制冷系統最大負荷匹配的,而果蔬冷庫的最大負荷是發生在貨物入庫階段,其它大多數時間,壓縮機的負荷不足50%。當入庫結束溫度降至適宜貯藏溫度以后,系統負荷大大減少,如仍開啟較大的機器,這樣便形成了大馬拉小車,溫差增大,耗電量增大。
應根據庫房負荷的變化減少壓縮機開啟臺數或用能量調節裝置減少工作缸數。(3)蒸發器未及時除霜
蒸發器盤管結霜使其傳熱系數變小,熱阻增加,降低傳熱效果,制冷劑蒸發量減少,在壓縮機能量不變的情況下,會導致系統的蒸發壓力降低,相對應的蒸發溫度降低,所以要及時除霜。
(4)蒸發器中有潤滑油
蒸發器中的潤滑油會在蒸發盤管的管壁上形成一層油膜,同樣會使傳熱系數變小,熱阻增加,降低傳熱效果,制冷劑蒸發量減少,導致系統的蒸發壓力降低,相對應的蒸發溫度降低,所以應及時對系統放油,并利用熱氨沖霜帶出蒸發器里的潤滑油。
(5)膨脹閥開啟過小
膨脹閥開啟過小,系統供液量少,在壓縮機能量不變的情況下,蒸發壓力降低,導致蒸發溫度降低。應增加膨脹閥開啟度。
2、防止冷凝壓力過高
冷凝壓力升高,將會導致壓縮功能增加,制冷量減少,制冷系數下降,能耗增加。據估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冷凝壓力所對應的冷凝溫度每升高1℃,耗電量將增加3%左右。一般認為較經濟合理的冷凝溫度比冷卻水的出水溫度高3~5℃。引起冷凝器壓力升高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冷凝器選的過小。更換或增加冷凝器。
(2)冷凝器投入運行臺數少。增加運行臺數。
(3)冷卻水流量不足。增加水泵運行臺數,加大水流量。
(4)冷卻水溫度過高。補充低溫水(自來水或井水);利用沖霜水;保證冷卻塔的冷卻效果,冷卻塔是在室外安裝,由于風機的作用,會有大量的灰塵、樹葉、昆蟲等進入塔內,時間長了會造成冷卻塔填料、管道等的堵塞,另外使用時間久了,布水器噴孔也會被雜物或水垢堵塞,影響冷卻效果,因而需對冷卻塔定期清洗,保持清潔。當水溫接近空氣濕球溫度時應關閉冷卻塔風機減少電耗。
(5)冷凝器換熱面積減少。充足的換熱面積是冷凝器換熱效果的重要保障。特別是采用壓縮冷凝機組的制冷系統,因為這種機組的冷凝器兼有貯液器的功能,當冷凝器內液位過高時,嚴重影響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冷凝溫度和壓力升高,制冷壓縮機耗電量增加,因此,操作時應注意液位變化,及時排放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體,加注制冷劑時,嚴格控制加入量,確保冷凝器充足的換熱面積。
(6)冷凝器布水不均勻。當布水不均勻時,部分管子內水流量最大,部分管子內的水流量小,將使傳熱效率降低,冷凝溫度升高。良好的水流分布,應是水流沿管壁旋轉流下,若水流從管子中間流下,則大部分水流起不到冷凝效果。因此當布水器布水不均勻時,應更換布水器。(7)冷凝器管道上有水垢。冷凝器管道上的水垢導致熱阻增大,傳熱系數降低,熱交換效果下降,使冷凝溫度上升。改善水質,及時除垢。
(8)冷凝器中有空氣。冷凝器中的空氣使系統中分壓力增加,總壓力升高,空氣還會在冷凝器表面形成氣體層,產生附加熱阻,使傳熱效率降低,導致冷凝壓力和冷凝溫度升高。應及時放空氣。
3、防止排氣溫度過高
排氣溫度過高,會使壓縮機的潤滑情況惡化,增加摩擦力,能耗增加;同時,排氣溫度過高還會使制冷劑氣體與汽缸壁的熱交換增強,導致壓縮機效率下降。引起排氣溫度過高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1)壓縮機汽缸冷卻不良。增加冷卻水,改善冷卻條件。
(2)壓縮機吸氣過熱度太大,改善吸氣管保溫或增加蒸發器的供液量。
(3)吸氣壓力過低。解決辦法同"防止蒸發溫度過低"。
(4)冷凝壓力過高。解決辦法同"防止冷凝壓力過高"。
(二)防止雜質進入制冷系統
制冷系統是一個密封的循環系統,循環于系統的制冷劑要求干凈無雜質,但在實際運行中是不可能完全干凈,這與工作條件及加入系統的制冷劑不夠干凈等有關。屬于雜質的有:潤滑油、空氣、水等,這些雜質進入制冷系統對制冷裝置的工作非常不利,應及時排除。
1、潤滑油
油進入系統后,由于油的粘度大,遇到污物和機械雜質易混合成為膠狀物質,當其聚積在截面小的管路或閥門中時,易堵塞;油的導熱系數遠比金屬小,當附著在熱交換器壁面上時,將使傳熱惡化,引起冷凝溫度升高和蒸發壓力降低,排氣溫度上升,工作效率降低。據有關資料介紹,冷凝器內表面有0.1MM的油膜,將使壓縮機制冷量下降16.6%,用電增加12.4%。為了避免和減少油進入系統,應降低壓縮機排氣溫度,正確掌握壓縮機加油量,在運行中有計劃地從設備中定期防油。
2、水
水進入系統會導致蒸發溫度升高,以氨為制冷劑的制冷系統,氨中含有水分對鋅銅、青銅以及銅合金(磷青銅除外)有腐蝕作用。以氟利昂為制冷劑的制冷系統,氟利昂中含有水分,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允許含量0.0025%);由于氟利昂微溶入水,因此還容易在膨脹閥等處造成冰塞。水進入系統的途徑及預防措施:(1)安裝或檢修時未將空氣抽空,或抽空不徹底。安裝或檢修時將空氣抽空,并安裝干燥器。
(2)從不密封處進入。不要有泄漏點,避免負壓運轉。
(3)油或制冷劑中有水分。嚴格控制加入的油或制冷劑水分含量,另外,由于油是吸水的,長期敞開的貯油容器會吸收水分,應封閉油桶。
3、空氣
空氣進入系統,會使系統中的冷凝水壓力增加,總壓力升高,空氣還會在冷凝器表面形成氣體層,產生附加熱阻,使熱傳效率降低,導致冷凝壓力和冷凝溫度升高,冷凝壓力每升高1kg/cm2,耗電量約增加6-8%。另外空氣的絕熱指數(k=1.41)在于制冷劑絕熱指數(氨k=1.28,氟利昂12k=1.13氟利昂22k=1.18,造成排氣溫度升高,應及時放空氣。
(三)及時清除熱交換設備上的污垢、結霜等,提高熱交換設備傳熱效率
1、及時清除蒸發器上的結霜
蒸發器工作一段時間,就會在盤管上形成霜層,甚至會結成冰,因為冰霜的導熱系統(冰1.9kcal/mh℃)比鋼或銅的傳熱系數小很多,因此,蒸發器盤管上的冰霜會增加傳熱熱阻,降低傳熱效果,影響降溫速度,增加開機時間,耗電增加。所以要根據蒸發器的結霜情況,及時除霜。
2、及時清除冷凝器上的水垢
在水冷式冷凝器制冷系統中,由于水中含有礦物質,受熱的作用,冷凝器運行一定時間后表現會形成水垢及沉積物。由于水垢的導熱系數很小(約0.2kcal/mh℃),這樣就導致冷凝器管壁的傳熱熱陰增加,使冷凝器的冷凝效果惡化。有資料統計冷凝器水側表面1.5mm的水垢會造成冷凝溫度升高2.8℃,使制冷裝置功耗增加9%左右。此外結垢還會腐蝕設備,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所以要經常清洗冷凝器,水垢厚度最多不能超過1mm。
(四)正確選擇和使用潤滑油
潤滑油對壓縮機的功耗及制冷系統的經濟性與安全性都有一定影響,對潤滑油的正確使用,應引起足夠重視。
1、正確選用潤滑油。潤滑油應有適當的粘度,粘度太大,流動阻力大,摩擦功增加;粘度太小,摩擦面不能形成油膜,摩擦力增大,摩擦功也會增加。
2、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將會導致潤滑惡化,摩擦功增加。因此,當其溫度升高時應及時冷卻或提高冷卻效果,以降低油溫。3、當潤滑油與制冷劑相互溶解時,應保證回油順暢,否則會導致壓縮機缺油而損壞;同時也會因制冷劑中含油太多而使蒸發壓力下降,最終導致制冷系數下降。
(五)保持壓縮機處于完好狀態
壓縮機運行一段時間后,可能出現零部件磨損或損壞,裝配間隙變動,密封性能下降,過濾器堵塞等情況,這些都可能導致功耗增加。因此,應當安排好大、中、小修理計劃,加強平時的維修保養,以保證壓縮機處于完好狀態。
壓縮機修理要求:
小修理:壓縮機累計運行700小時左右進行。
中修理:壓縮機累計運行2000~3000小時進行。
大修理:壓縮機運行一年進行。
(六)采用夜間或氣溫較低時段開機運行
冷間負荷大部分時間低于設計負荷,因此,壓縮機的運行降溫并不是連續進行的,可能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夜間多運行的操作方式。夜間運行外界氣溫低,冷卻水溫下降,冷凝壓力和冷凝溫度都隨著降低,制取同樣的冷量,壓縮機的功耗減少,達到了節能的目的。此外,大部分地區都實行了晝夜不同的峰谷平電價,充分利用夜間較低的電價,也是企業減少電費開支,提高效益的重要方法。